厦门健儿残运会上摘金夺银
> 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2019-09-06 10:20
    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1日在天津圆满闭幕。我市12名残疾健儿、3名教练员出征本届运动会,顽强拼搏,奋勇争先,捧回了7金2银6铜和2个第四名的好成绩。

  本次赛事是全国最高水平的残疾人体育盛会,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35个代表团的6121名运动员参赛。赛事共设43个大项,其中残运会34项、特奥会9项,参赛规模为历届之最。大赛期间,残疾人运动员以自信乐观的昂扬姿态在体育场上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个人。

  代表厦门参赛的残疾人运动员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50岁,既有我们熟悉的老将陈鸿杰、叶超群,也有新秀朱德宁、郭江泺等。近日,他们从天津胜利归来,与本报读者分享了他们的参赛历程和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之情。

  金牌7块——

  ●田径T35-T38级男子组4x100米金牌:朱德宁

  ●田径T38级男子100米金牌:朱德宁

  ●田径T38级男子200米金牌:朱德宁

  ●田径T38级男子跳远金牌:朱德宁

  ●田径F47级男子跳高金牌:陈鸿杰

  ●乒乓球TT8级男子团体金牌:杨木华、叶超群

  (特奥)羽毛球16-21岁组男子单打金牌:李文希

  银牌2块——

  ●田径男子4×100米跨省混合银牌:朱德宁

  ●乒乓球TT8级男子双打银牌:杨木华、叶超群

  铜牌6块——

  ●田径F46级男子三级跳远铜牌:陈鸿杰

  ●田径F46级男子跳远铜牌:陈鸿杰

  ●田径T38级男子铅球铜牌:郭江泺

  ●田径T38级男子标枪铜牌:郭江泺

  ●乒乓球TT8级男子单打铜牌:叶超群

  ●(特奥)女子三人制篮球E组铜牌:林琳、苏依萍、王明慧等

  第四名——

  ●田径T38级男子铁饼第四名:郭江泺

  ●飞镖项目女子听力残疾站姿组第四名:徐瑾

  20岁朱德宁 (获4金1银):

  曾经同手同脚走路 如今跑出全国冠军

 

  4金1银,是朱德宁在此次全国残运会上交出的优异成绩,而他仅有20岁。4年前,患有脑瘫的朱德宁被老师推荐进厦门市体育运动学校,在杨小平教练的指导下主练田径。

  “很普通的小孩,基础不太好。”杨小平说,第一次见面,朱德宁同手同脚进场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虽然基础不好,但朱德宁身上有股拼劲。“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能在哪里。”跑圈训练,朱德宁会出现站立不安、头晕想吐等反应,但为了锻炼身体的耐力、力量、呼吸调整技巧,他根据训练计划,慢慢增加圈数,一圈、两圈、三圈……到十圈,“现在加训时能跑到4000米。”除此之外,5点起床的早操训练,对朱德宁也是种折磨,但他都咬牙坚持下来了。

  拼搏精神是朱德宁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而严格要求自己是关键。回忆起数天前刚结束的比赛,朱德宁说,这是他为数不多的大赛经历,面临着强大的对手,紧张不可避免,“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最好的竞技状态。”不到一周的比赛时间,朱德宁报名参加4项体育竞技项目,每天赛事行程安排紧凑,收获金牌期间也有一枚银牌落账,“失败乃成功之母。”朱德宁说,他不断鼓励自己、调整心态,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此外,更是要求自己不外出、不在外就餐,每日除了比赛就是睡觉,养精蓄锐。

  “非常感谢家人、市残联、市体育局、教练对我的帮助和支持。”结束比赛,正在休假的朱德宁也不忘为自己定下小目标:希望被国家队选中,明年能代表国家出征残奥会,取得更高的荣誉。

  17岁李文希(羽毛球16-21岁组男子单打金牌):

  “星星的孩子” 首次参赛一举夺金

  17岁的李文希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就夺得了本届全国特奥会羽毛球16-21岁组男子单打的金牌。在向记者展示奖牌时,他有些害羞。在他心目中,打球是一件非常纯粹快乐的事,这块奖牌是意外之喜,也是对他多年来努力打球的最好肯定。

  李文希的爸爸回忆,他在3岁时就表现出对羽毛球的喜爱。“我本人很爱打羽毛球,文希小时候经常跟着我去球场,看见我们打球,他慢慢也有了兴趣,学我们挥拍。”后来,文希上了初中后,李爸爸帮他报了个培训班,他坦言:“最初也有想法,如果文希有兴趣,想往这方面着重培养他。”

  但想成为体育竞技人才毕竟不是件容易事,看着文希沉浸在羽毛球运动中快乐的模样,李爸爸改变了观点,他说:“羽毛球是一项对身心都很有好处的运动,我希望他能通过打球收获自己的兴趣爱好,锻炼身体,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羽毛球成了李文希生命中最好的“伙伴”。业余时间,他喜欢看网上的羽毛球比赛视频,也经常参加各种培训班,锻炼球技。他在市里的一些羽毛球活动中崭露头角,被市残联推荐参加福建省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拿到羽毛球男子丙组单打第一名,受到许多人的关注。李爸爸说:“全国特奥会前,省里教练给我打来电话,说要让文希代表福建去参赛,他特别开心,我们也很荣幸能有这么好的平台和机会让他展示自我。”

  李爸爸说,平时文希练球时也会喊苦喊累,有时偷懒不想去训练,自己会逼他一把,但这次备战特奥会,他独自去福州参加了20天集训,每天练4小时球。文希说:“很辛苦,也很快乐,我进步了。”自从开始打球后,他变得更有朝气了。李爸爸说,今后会继续支持文希打球,“希望他从这项运动中得到身体、心智、意志力的锻炼,成长得更优秀。”

  50岁杨木华 35岁叶超群(乒乓球TT8级团体男子组比赛金牌):

  20年搭档 默契赢得四连冠

 

  老搭档杨木华和叶超群今年再度出征全国残运会,与来自南平的黄光森组成福建队,在全国残运会乒乓球TT8级团体男子组比赛中勇夺金牌,实现了连续四届在该项目上夺冠。

  “这场比赛赢得不容易。”采访中,两人回忆起赛场上惊心动魄的一刻。决赛时,福建队碰上了浙江和陕西组成的跨省联队,这是全国残运会今年首次尝试的跨省组队赛制,允许不同省份的运动员组队参加乒乓球团体赛。老将杨木华今年已经50岁,叶超群也不年轻,他们的对手却是强强联合、20岁出头的小伙子,体能、爆发力都在他们之上。

  比赛打得很激烈,福建队在先丢一分的情况下,不急不躁,稳扎稳打,最终以2:1战胜了对手。杨木华说:“是叶超群的战术安排得好,帮助队伍夺得冠军。”叶超群则谦虚地表示:“我俩在一起打球已经20年了,默契十足,这对赢得比赛来说相当重要。”

  杨木华和叶超群相差15岁,打起球来却没代沟,往往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对方要做什么。叶超群从小学开始打乒乓球,当时身材瘦弱的他想通过打球来锻炼身体。尽管双手先天性残疾,但他颇有天赋,代表学校参加同安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时获得第三名。杨木华自幼喜爱乒乓球,虽然受条件所限,一直到30岁才真正开始接受乒乓球训练,但他业余时间坚持练习,球打得不错。1999年,厦门市残联选拔运动员参加福建省残疾人运动会,杨木华和叶超群开始搭档打团体赛,第一次就拿了冠军。

  叶超群评价杨木华:“令人敬佩,虽然年纪大,但打起球来热情投入,顽强拼搏”。杨木华则说叶超群是自己的“精神支柱”,“他的水平比我高很多,每次比赛有他在我就感到很有信心,能调动起我的实力。”这次比赛前,他们一起在福州参加了半年集训,为了更好培养默契,连住宿都被安排在一间房。

  搭档比赛时,叶超群打主力,要全台跑动;腿脚不便的杨木华打辅助,尽量制造机会给叶超群进攻。他们说,乒乓球不仅让他们锻炼了身体,收获了友谊,也开启了自信的人生新篇章。

  17岁郭江泺(标枪、铅球、铁饼项目两块铜牌):

  接受“三铁”特训半年 就夺得全国铜牌

  高1.83米,重210斤的郭江泺,拥有一身黝黑的皮肤,让人误以为他是名老将。但其实,郭江泺今年只有17岁,更重要的是,他接受“三铁”——标枪、铅球、铁饼项目的专业训练仅有不到半年的时间。

  小时候的意外事故,导致郭江泺的头部血块压到神经线,患上脑瘫;但郭江泺在体育方面却展现出过人天赋。几年前,在新店中学的校运会上他便崭露头角,获得铅球比赛的第二名。去年举行的福建省残疾人运动会,郭江泺首次参赛,只在赛前参加了2个月的封闭式培训,便获得了标枪、铅球、铁饼三个项目的第一名。

  不仅有天赋加持,郭江泺对体育竞技运动更怀有一颗热爱之心。他被推荐参加本届全国残运会的“三铁”项目时,距离开赛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在杨小平教练的指导下,他开始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训练。

  “最开始的一个多月,极为不适应。”训练期间,郭江泺每周都要在学校和训练场之间来回奔波,保证学习和训练两不误,但更辛苦的是每天高强度的训练,既有体能训练,又有技巧训练,这对于刚从业余转入专业化训练的郭江泺来说很不适应。“那时回家,我都会向父母哭诉:太累了,坚持不下去。”他说,虽然次数不多,但曾想过放弃,最后,内心对于体育的热爱让他无法割弃赛场,“再坚持一下吧!”他不断给自己的心理暗示起到很大作用,而父母的支持也给予他动力。

  度过刚开始的艰难时期,郭江泺逐渐适应了训练强度和内容,也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全国残运会,收获了2枚铜牌的好成绩。每一名体育竞技者都有一个冠军梦,郭江泺也不例外,他说:“我的实力还不够强,与他人还有着一定差距。未来要在训练上多下苦功夫,保持基础训练、提高技巧,希望在下次大赛中拿到更好的名次。”

  29岁陈鸿杰(1金2铜):

  获跳高三连冠 志在残奥会夺金

  老将陈鸿杰曾三次登上残奥会的领奖台,在本届全国残运会上,他斩获了1金2铜,更是实现了跳高项目的三连冠。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陈鸿杰的坚持。右臂残疾和左腿肌肉萎缩、变形,带来身体的不平衡性和协调性差,使他比常人训练更为艰苦,也更易受伤。陈鸿杰2005年开始接受跳高方面的专业训练,6年后,面对腰椎间盘突出、膝盖及大腿受伤,伤病缠身的困境,他一度考虑要放弃。但怀着对跳高的热爱与不舍,他想再拼一把,在运动场上坚持着。

  2015年大学毕业时,陈鸿杰面临着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问题,“我能练到什么时候,要继续吗?未来怎么走?”退役的想法浮现在陈鸿杰的脑海中,他为人生规划所烦恼着。市残联的帮助及时解了他的困扰,陈鸿杰说,现在他在市残联康复中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找到人生规划的他坚定了投身体育事业,努力训练、为国争光。

  虽然已实现全国残运会跳高三连冠,但对于陈鸿杰而言,他更想拿到残奥会金牌,并一直为此努力着。他希望明年能再次代表国家出战东京残奥会。

  【链接】

  重视残疾人体育基础建设 用丰富活动吸引他们走出家门

  厦门残疾健儿在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上摘金夺银的佳绩,是我市重视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结下的累累硕果。近年来,我市残疾人体育工作紧紧围绕《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丰富形式载体,营造良好环境,形成了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竞技体育相互促进、共同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

  我市重视加强残疾人体育基础建设,依托各区残疾人福乐家园、镇(街)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市特校建设福乐健身站,规定各级体育场馆免费向残疾人开放,为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营造了良好条件,更以丰富的活动来吸引残疾人走出家门,健身运动,积极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每年举办残疾人健身月活动,时间跨度长,参与者广泛;举办了厦门市残疾人运动会,厦门市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等,为残疾人体育爱好者搭建展示自我、切磋交流的舞台,受到我市残疾人的热烈欢迎。

  在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遍地开花的同时,我市也大力支持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我市一手抓运动选手选拔,从残疾人群众中选拔苗子、培养尖子,为我市残疾人体育队伍持续输送新鲜血液。一手抓残疾人体育工作者培养,建立一支由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组成的健身指导员队伍,指导残疾人参与体育事业。

  近年来,厦门残疾健儿的身影活跃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屡夺奖牌。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他们摘得3金3银1铜的好成绩。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陈鸿杰获F46级男子跳高铜牌,叶超群获TT8级男子乒乓球单打第五名和TT6-8级男子乒乓球团体第五名。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陈鸿杰获得男子跳高T45/46/47级银牌,叶超群在乒乓球男单、团体TT8级比赛中获得两个第四名。2018年,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先后在国际、全国、全省残疾人体育比赛中,取得了30枚金牌、13枚银牌、4枚铜牌、5个第四名的好成绩,创造了我市残疾人体育比赛历年最好成绩,为我市赢得了荣誉。2018年10月11日,市委市政府致电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对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在亚残运会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祝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