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34-03-01-2023-004 主题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文 号 厦体〔2023〕62号
生成日期 2023-05-11
标 题: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内容概述: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5-11 17:45
字号: 分享:

各区文旅局(体育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现将《厦门市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此件主动公开)

  2023年5月4日

  厦门市体育局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市体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建设体育强市、“健康厦门”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自觉践行“两个维护”。深入实施“提升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通过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大会等形式,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局官网、官微、合作媒体等各类宣传平台作用,广泛、深入宣传全市体育战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持续掀起学习热潮。

  (二)全力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体育场地设施“星月交辉”。制定出台《加快推进群众身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工作方案》、《厦门市公园绿地全民健身设施设置指引》《厦门市体育公园建设工作方案》等政策,全面梳理全民健身设施存量场地,新建改建358处近邻运动场并免费开放。新增27所学校开放体育场地设施,全市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学校达144所,实现了应开尽开的目标。新建11个智慧健身房,全市已建成总数达到34家,获国家体育总局肯定批示和经验交流介绍,获省局发文推广。珍珠湾、环东海域两个高品质海滨浴场投入试运营,受市民和游客欢迎。全市首个智慧体育公园海沧区马銮湾智慧体育公园、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百城千冰”资助项目市体育中心气膜式可移动冰场均建成对外开放。2022年底,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创建率84.5%,居全省第一;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43平方米,“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94%。同时,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建成后将成为全省最大、最先进的体育服务综合体,为我市打造“体育赛事名城”奠定场馆基础。市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市体校帆船帆板训练基地、田径体操馆项目进展顺利,理工学院体育馆、医学院体育馆等高校体育场馆也顺利竣工。

  (三)积极引导市民“想健身、爱健身、会健身”,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全国率先举办社区运动会,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网格化服务、改革体彩公益金使用机制;创新“政府监管-居民参与-科学运动-医疗监督”的体卫融合新模式,联合市卫健委培训75名运动处方师;“厦门i健身”全民健身综合服务平台新增电子健身地图等相关功能,标绘6700多处体育场地位置信息,方便用户搜索、导航,上述创新举措获国家体育总局肯定和《人民日报》等央媒点赞。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驿站建设取得突破,全市共新增区级驿站、社区驿站9个,开设的公益课程受市民欢迎,其中市级总站全年开设健身指导课程600场次,累计点击量6.3万,获评首批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300多项,参与人数近百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2%,居全国、全省前列。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约1万人次,国民体质合格率92.1%。全市体育社会组织达293家,基本实现人群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全覆盖。

  (四)大力弘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竞技体育实现历史突破。我市体育代表团在第十七届省运会青少年部的体校组和首次设立的社会俱乐部组比赛中,均获得金牌榜和总分榜双第一,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其中,在体校组现场比赛中斩获140金129银146铜,金牌数比上届增加17枚,4个项目金牌数过半;参加群众部全部13个大项70个小项的比赛,获59个一等奖、32个二等奖和22个三等奖的佳绩;在13家运动协会、俱乐部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我市代表团在社会俱乐部组比赛中获33金25银28铜。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表扬:“在第十七届省运会上,我市体育健儿奋勇拼搏、敢于争先,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充分展现了厦门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和市民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

  (五)秉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体教融合拓展深化。将原三家训练单位整合为市体育运动学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规范化管理,干部队伍精气神明显提振。创建16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累计建成92个基地校,72所市级以上传统校(其中国家级1所、省级34所),持续调动学校力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4所学校建立“轮转冰”训练场地。市、区体校常年在训人数近千人,输送至省队、省体校108人,国家队集训20人,后备人才储备力量逐步夯实。指导思明区设立体育类校外培训数字化服务平台,吸收合规商家入驻,发布培训机构“白名单”,逐步规范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市教育局出台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意见,青少年赛事活动吸引3.23万人次参与。

  (六)坚持“内培”“外引”两手抓、两手硬,竞赛表演业更加繁荣。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举办“龙腾虎跃”2022海峡两岸龙舟赛,获央媒深入报道。擦亮马拉松金字招牌,两个月连续成功举办海沧半程马拉松赛、2022厦门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环东半程马拉松赛等三场马拉松比赛,广受社会各界和参赛选手好评。特别是在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指挥下,市体育局克服疫情严峻复杂形势,面向全国举办2022厦门马拉松赛,牵头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参赛选手赛后24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取得了赛事成功举办和疫情防控安全双丰收,充分彰显了我市举办重大赛事的卓越能力。环东半程马拉松赛的男子冠、亚军均打破尘封13年的全国纪录。成功举办2022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暨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全国羽毛球锦标赛和冠军赛、角斗舞仕街舞超级联赛2022赛季全国总决赛、中国家庭帆船赛等国家级高水平赛事。举办厦鼓海峡冬泳嘉年华活动,促进强身健体的同时勾起市民乡愁,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积极开展系列赛事宣传,策划“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厦门‘一马当先’拉开跨年体育运动季大幕”主题宣传,获央媒报道,有力提升了厦门体育赛事影响力。

  (七)着力创新优化服务体系,体育产业逆势增长。开展体育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贷款贴息申报,8家企业被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出台体育领域助企纾困8项措施,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招体贷”“工体贷”等体育企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举办首届厦门体育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大赛,钢宇工业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4家体育企业获评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思明区被认定为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深入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举办“体育消费生活节”;在第22届投洽会期间举办首届“运动时尚展”,线上线下超百万人次参观,线上直播带货销售额超3000万元;2021年,全市居民体育消费规模达134亿元,人均体育消费占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升13.2个百分点;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528.5亿元和21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2%和14.7%,体育产业增加值比同期全市GDP增速高5.4个百分点。

  此外,体育法治、宣传、文化、科技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都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同时,我市体育发展水平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我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利用闲置用地资源改造建设体育场地设施的办法有待创新;竞技项目布局不够平衡,竞技后备人才储备不足,职业体育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具有市场活力和全国影响力的大型赛事活动还不够多,产业集聚度不够高,体育执法力量、干部人才队伍力量还较为薄弱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新《体育法》实施元年,更是体育改革攻坚克难的建树之年。全市体育系统要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把握厦门体育新站位,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厦门体育新定位,把“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打造体育赛事名城为抓手,加快建设体育强市、“健康厦门”,全面探索厦门体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对标“更高站位”,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作为重要内容,紧密结合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高质量完成主题教育各项工作,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对标“更高水平”,加快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织密体育场地设施网络。推动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市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配套项目尽快竣工,市体校田径体操馆项目争取年底完成主体结构验收。全市新改建200处以上的近邻运动场,建设10个智慧健身房,推进扬帆体育公园建设。

  2.丰富群众身边赛事活动供给。重点打造全民健身季、全民健身运动会系列赛事活动,继续举办厦门市社区运动会、厦门市村居篮球赛、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厦门市男子篮球邀请赛等精品赛事,支持各机关、各区、企事业单位举办群众性赛事,广泛开展老年体育健身活动。

  3.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深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网格化管理,指导各区完成不少于5个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驿站,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各区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广泛开展体质监测、健身培训、科学健身指导等服务。推动各区至少建设一个体卫融合试点,为市民开具“运动处方”。

  (三)对标“更强实力”,全面提升竞技体育发展水平。

  1.确保市运会圆满成功。第二十一届市运会是全市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综合性运动会,是我市综合实力的集中展示,也是我市今年的一件大事,对推动我市选拔优秀竞技人才、带动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锚定精彩、时尚、安全的总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突出工作重点、丰富配套活动、营造浓厚氛围、严守安全底线,全力以赴做好赛事各项筹备工作,加大对赛事执行公司指导,确保办赛精彩、参赛出彩,得到市民表扬、各级肯定、媒体点赞。

  2.构建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三方面作用,打造市区体校、传统校与基地校、社会力量三位一体、多元参与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理顺新体校的运行管理机制,提升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质量办学质量,并增设摔跤队,全面补齐办训项目。规划布局3-4个新兴项目,指导有条件的社会力量承办市级运动队。要以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心态,持之以恒抓好反兴奋剂工作。积极组队参加首届全国学青会,力争佳绩。

  3.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落实《厦门市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精神,探索建立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提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会同教育部门积极推动我市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等相关政策。开展阳光体育竞赛等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鼓励支持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加强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

  (四)对标“更具活力”,全力打造体育产业发展新高地。

  1.奋力打造体育赛事名城。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赛事,申办2025年苏迪曼杯羽毛球赛,引进意大利巴克拉那帆船赛,启动2027年亚洲田径锦标赛申办工作;对接人民网、腾讯体育等头部企业,引进高水平电竞赛事,打造本地电竞IP;提升我市品牌赛事,包括2023厦门马拉松赛、海沧半程马拉松赛、环东半程马拉松赛、“中国俱乐部杯”帆船挑战赛等。要充分运用重大体育赛事做好城市推广营销,凸显区域赛事中心城市地位。

  2.加大体育产业扶持力度。充分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关于全面提升体育产业的批示要求,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出台《厦门市社会力量建设运营体育场馆补助管理办法》等政策。建成海峡两岸(厦门)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园,举办2023年厦门体育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大赛,配合办好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积极引进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两博会”),以及中国国际健身博览会。

  3.全面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继续举办“厦门体育消费生活节”系列活动,配套举办“体育产业年度风云榜”评选活动及“户外时尚运动生活节”,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筹划第二届“运动时尚展”,将其打造为运动时尚领域标杆性展会。

  4.加快推进厦门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建设。提速新体育中心智慧场馆项目建设,制定并落实应用场景建设方案,初步总结形成智能社会治理政策标准和治理机制,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育智能社会治理新模式。

  (五)对标“更实作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决扛起管党治党责任,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和作风建设专项治理,坚决配合市委巡察,根据巡察反馈情况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营造体育系统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做好市体校教育整顿提升工作,围绕“既要金牌,更要人才”目标,打造全国标杆。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精准施策、滚动提升,实现局系统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从“个别优”到“整体强”。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安全生产、法治建设“一岗双责”职能,优化工作机制,在增强把控力、激发创新力方面有新提升,确保稳定安全。

  厦门市体育局办公室

  2023年5月5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办公室:0592-5121239值班室:0592-5127451传真:0592-5121234

主办单位:厦门市体育局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地址:厦门市体育路2号

建议分辨率1024X768,IE8.0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效果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27号 闽ICP备06004296-27号 网站标识码:3502000045Copyright @ 2014 厦门市体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