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34-31-01-2022-007 主题分类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答复
发布机构 文 号 厦体函〔2022〕29号
生成日期 2022-06-28
标 题: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102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内容概述: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102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102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2-06-28 11:49
字号: 分享:

尊敬的彭志伟委员:

  《关于发展体育产业的几点建议》(第20221028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体育产业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对我们开展体育产业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就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厦门体育产业发展实力不断提升,体育产业要素保障不断增强,体育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持续增长,全民健身设施品质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更加普及,体育产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二、措施与成效

  (一)政策体系逐步健全

  2017年以来,厦门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厦门市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厦府〔2017〕307号)《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厦府办〔2019〕97号),2020年至2021年我局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并出台了《厦门市高水平体育赛事补助管理办法》《社会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奖励实施办法》等10项奖补政策文件,内容涵盖举办和引进体育高水平赛事、引进高水平俱乐部、培育体育产业基地、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鼓励社会力量办运动队和群众性赛事、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等。

  (二)法治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我局注重开展体育法律法规宣传,结合体育工作实际,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每年制定普法责任清单,确保普法工作落实到位。通过在社区、企业、体育场馆、体校举办培训讲座、分发宣传海报、免费派发法律读本、制作普法小视频在局官网、微信公众号以及地铁等各类线上线下宣传平台播放等多种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法律法规宣传氛围。

  (三)产业扶持力度加大

  我局联合市财政局出台的《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体育产业基地及单位(项目)奖励实施办法》《厦门市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资助奖励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有效激发了体育企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目前厦门已有10个单位(项目)获评国家级产业基地,11个单位(项目)获评省级产业基地,10个单位(项目)获评市级产业示范单位(项目)并有3个高水平俱乐部获得资助和奖励。2019—2022年以来,我局共发放国家级、省级及市级体育产业类补助达4000多万元。同时,为应对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帮助体育企业渡难关、稳发展,我局于2021年、2022年分别出台《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应对新冠疫情进一步助力企业纾困减负若干措施的通知》《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应对新冠疫情进一步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积极实施挂钩帮扶、租金减免等措施,为企业减免租金超200万元。

  (四)体育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

  为进一步做好体育行政执法工作,加强体育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我局制定出台了《厦门市体育系统随机抽查机制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方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效能。同时,通过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等方式,重点加强对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公共体育场馆的安全监管。

  (五)加强对体育健身场所行业指导

  今年来,为积极落实安全生产及疫情防控督导检查的要求,我局会同各区文旅局等部门,共开展了11次全市各类体育健身场所检查,现场查看消防设施、救生设施等安全生产措施配备情况,详细了解健身场所开放、运营及员工资质等情况。市体育产业协会于今年初牵头成立了厦门市健身俱乐部专业委员会。该专委会组织我市7家大型健身房结成“厦门健身俱乐部互助联盟”,签署了《厦门健身俱乐部互助联盟公约》,约定在合法合规经营面临困难或不可抗力“关停并转”导致健身会员卡无法继续使用时,联盟将启动互助行动,受影响的会员可免费转至联盟其他健身俱乐部继续接受后续的健身服务。

  (六)推进“体育+”融合发展

  举办“厦门体育消费生活节”,内容囊括“体育大市集”“体育大看台”“体育大打卡”“体育大拓展”等活动,并向市民发放百万惠民运动券,推进“体育+”融合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积极拓展“赛事+度假”体旅融合新模式,推出思明体育时尚季等一系列具有海岛风情的体旅融合产品,带动旅游、餐饮、休闲、住宿等关联产业发展。探索体教融合改革新路径,截止2021年底,共有72所市级体育传统校(包括1所国家级、34所省级体育传统校)和77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创新开展“体医融合”试点工作,建立全省首个“体医融合示范社区”。

  三、下一步推动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在充分吸纳您宝贵建议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细化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启动“厦门市体育产业政策补短板”工作,分析评估现有产业政策薄弱环节,下一步,将联合相关部门出台针对具体产业和业态的政策文件,进一步拓宽政策覆盖面,加大扶持力度,统筹兼顾发展体育产业相关门类,形成立体化的政策体系,引导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体育消费。

  (二)进一步提高体育法治工作水平。一是加强体育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依法严格规范开展体育行政执法工作,深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全面推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提升执法质量和水平。二是加强执法监督检查。继续做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切实做好体育领域事中事后监管。三是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以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集中深入开展民法典、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制定2022年厦门市体育局普法责任清单,学习宣传新颁布《福建省全民健身条例》等体育法律规范。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加大《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办法》《福建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市场主体守法经营,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三)引导我市健身场所规范有序发展。加强行业监督及指导,鼓励支持开展合法、公平、正当有序竞争。推进体育行业组织建设,开展年度“诚信健身俱乐部”评选活动。同时,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及相关行业标准,以“行政指导+行业规范”的方式,推动我市健身服务行业良性发展,进一步激活壮大体育健身消费市场。

  (四)鼓励“体育+”创新融合发展。促进体教融合发展,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夏(冬)令营活动,加强青少年赛事活动供给,提高青少年运动技能和健康素养。打造体育消费节等活动,创新“互联网+体育服务”消费模式,激发体育消费新活力,推动体育消费提质升级。举办体育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大赛,支持体育企业、高校及行业组织等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打造国家级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协同中心,挖掘优质体育消费项目,不断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依托海峡两岸(厦门)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园等集聚区,大力发展体育培训、体育旅游、康体休闲等“体育+”多元业态。深化“体医融合”工作,推动体医融合健康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广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特此函复。

  领导署名:阮敦梁

  联 系 人:卓云纾

  联系电话:5114583

  

  (此件主动公开)

厦门市体育局

2022年6月20日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1份),市政府督查室(1份)。

厦门市体育局办公室

2022年6月20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办公室:0592-5121239值班室:0592-5127451传真:0592-5121234

主办单位:厦门市体育局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地址:厦门市体育路2号

建议分辨率1024X768,IE8.0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效果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27号 闽ICP备06004296-27号 网站标识码:3502000045Copyright @ 2014 厦门市体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