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34-31-01-2024-006 主题分类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答复
发布机构 文 号 厦体函〔2024〕15号
生成日期 2024-04-01
标 题: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37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37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37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4-19 16:41
字号: 分享:

叶少静代表:

  《关于以体育消费为引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关注体育从业者的权益和困难的建议》(第013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2020年以来,厦门紧抓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这一重大机遇,积极探索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推动体育消费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强化资金、人才等体育产业要素保障,全市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完善,赛事活动丰富多彩,体育消费模式多样,市民健身锻炼意识不断提升,体育消费热情日益高涨,实现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厦门居民消费总规模达到165.36亿元,人均体育消费为3115.21元,占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为7.1%,超过全国大部分城市。您关于《以体育消费为引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关注体育从业者的权益和困难》的建议,对于促进我市体育消费,发展我市体育产业具有指导意义。我局高度重视该人大建议办理工作,分管局领导带领业务处室深入研究建议的具体内容,会同协办单位共同做好建议答复工作。

  二、措施与成效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我局联合市财政局出台了《厦门市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厦门市体育产业基地及单位(项目)奖励实施办法》《厦门市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资助奖励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有效激发了体育企业的积极性。截止目前,厦门已有11个单位(项目)获评国家级产业基地,23个单位(项目)获评省级产业基地,27个单位(项目)获评市级产业示范单位(项目)并有4个高水平俱乐部获得资助和奖励。近三年来,我局共发放国家级、省级及市级体育产业类补助达2200多万元,为体育企业和体育从业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产业发展基金为体育产业引入社会资本,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市产业投资基金参股涉体育子基金7只,已支持我市体育产业项目9个,投资金额逾12亿元。

  二是下发多项税收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了市场主体税收负担。主要有:1.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拥有的体育场馆,用于体育活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2.经费自理事业单位、体育社会团体、体育基金会、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拥有并运营管理的体育场馆,同时符合规定条件的(向社会开放,用于满足公众体育活动需要;体育场馆取得的收入主要用于场馆的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拥有体育场馆的体育社会团体、体育基金会及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除当年新设立或登记的以外,前一年度登记管理机关的检查结论为“合格”),其用于体育活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3.企业拥有并运营管理的大型体育场馆,其用于体育活动的房产、土地,减半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除此之外,体育设施建设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各项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设施建设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发生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对符合税收法律规定条件向体育事业的捐赠,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二)扩大全民健身场地供给

  统筹运用好体彩公益金等各项资金,建成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2022-2023全市共建成545处总面积25.71万平方米的近邻运动场,在全国率先对学校体育设施场地进行系统性开放,截至今年底累计开放160所,服务市民群众超605万人次。鼓励学校室内体育设施如室内篮球馆、游泳馆等,引导第三方参与场馆运营,并按普惠性原则对社会开放,积极解决群众就近锻炼“去哪儿”问题。创新开展经营性健身房闲置时段免费开放,打造一批集智慧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驿站、国民体质监测、体卫融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全民健身工作站点。至今,全市已建成45家智慧健身房,累计入场免费健身市民超45万人次,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开展运动健身,对城市的体育消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打造品牌赛事

  积极推动建立体育赛事市场化机制,整合资源扶持培育我市体育龙头企业,构建以国际品牌赛事、自主品牌赛事、特色品牌赛事、全民健身系列品牌赛事为核心的赛事体系,不断提升赛事品牌,发挥品牌赛事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 每年举办国家级以上赛事超过30项,厦门马拉松赛、厦金海峡横渡活动、海峡杯帆船赛等自主赛事高度品牌化;世界田联钻石联赛、CBA全明星周末活动、巴黎奥运会女足预选赛、F1摩托艇世锦赛、世界铁人三项赛等高端体育赛事落户厦门,对厦门整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明显效益。如厦门马拉松赛,自2003年第一场比赛以来,连续14年获评世界田联金标赛事,并于2021年获评“世界田联精英白金标赛事”,跻身国际顶级路跑赛事行列。2024厦门马拉松赛期间配套举办“马拉松美好生活节”,持续举办绿跑在行动、鼓浪屿早餐跑、摄影大赛、新年帆船赛等配套活动,营造“全城厦马,全民厦马”氛围;同步举办第五届中国马拉松博览会暨2024福建省路跑产业博览会,展览规模2.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30家,观展总人数超12万人次,交易额超3500万元,成为国内最大的路跑体育产业交流交易平台。再如2023年CBA全明星周末系列赛事活动于3月24日-26日在厦门市成功举办。本次赛事共吸引外地来厦观赛群众超1.2万人,为厦门交通、酒店、餐饮等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收入近7500万元;场馆周边售卖服装、纪念品、餐饮服务等创造消费超过100万元。

  (四)举办体育节庆活动

  发挥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两岸交流桥头堡等优势和四季适合开展山海体育运动等特点,打造全域、全季、全人群的体育旅游品牌活动,放大体育与旅游的叠加效应,如2023年厦门国际赛车文化节期间,配套举办了中国青少年摩托车挑战赛、自行车挑战赛、儿童平衡车大赛、品牌车展等赛事,包含户外音乐、闽南美食体验、赛车文化体验、汽车市集等活动形式,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赛车文化嘉年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户外运动新需求,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五)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以“两会一季”(即社区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季)为抓手,示范带动社会各界积极筹办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整合打造全民健身季,每年参与人数超40万人次。率先举办厦门市首届社区运动会,覆盖全市100个社区,直接参与人数超8万人。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厦门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已连续举办十届,每年设置群众喜爱的篮球、足球等赛事项目30个,直接参赛人数超3万人次,是我市群众参与最广、影响力最强的综合性群众赛事。同时挖掘乡村特色体育项目,市体育部门每年主办厦门市村居篮球赛,2023年共有155支行政村居球队,2170名选手参赛,经过420场激烈角逐,创历史之最。另外还有“谁是球王”乒乓球争霸赛等特色精品赛事,促进了乡村体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六)强化体育教育

  通过举办各项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培养青少年儿童体育健身习惯,助力打造体育消费人群。一是会同市教育局每年联合主办30多项青少年锦标赛。如举办“奔跑吧·少年”系列赛事活动、厦门市青少年阳光体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各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二是策划组织面向更多儿童青少年的体育技能展示活动、健身知识科普活动,向大众普及更多体育知识,培养儿童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扶持我市35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校、72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立了高水平运动队,在游泳、蹦床、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等领域培养了一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四是以校园足球、课后延时服务等工作为试点,探索在学校引入兼职教练员,支持符合资质的优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与中小学校开展合作,以“学校+俱乐部”的校企共享模式,提高学校竞技体育、专业训练、竞赛管理等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一)存在问题

  一是促进消费形式还不够创新,举办促消费活动多数以体育赛事为主,相关的配套活动还不够丰富;二是促进体育消费的方法和手段还不够创新,需进一步提升。

  (二)今后推动计划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1.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市税务部门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政策宣传解读,促进体育产业相关主体应知尽知,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落细。同时,依法解决体育产业相关市场服务涉税难题,提升纳税满意度。2.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会同市财政局修订《厦门市高水平体育赛事补助管理办法》和《厦门市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资助奖励实施办法》,研究制定出台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的相关办法,进一步激发社会投资体育热情,提升体育经济效益,为体育从业者提供良好的从业环境。

  二是继续培育品牌赛事。提升优化厦门马拉松赛等自有品牌赛事,支持举办同安越野赛、红珊车王挑战赛等自有品牌赛事,配套举办富有当地特色的“体育+”促消费活动。

  三是持续推进体育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推进厦门市数字体育产业园企业招商入驻工作,打造特色化专业体育产业园区;推进海峡两岸(厦门)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园建设,打造海峡两岸体育产业初创企业的“孵化器”发展的“加速器”和招商服务的新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体育企业落地厦门,为体育从业者提供职业培训和发展机会。

  四是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建设一批群众身边健身场地设施、智慧健身房,协助教育部门做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工作;积极推动市体育中心老旧场馆改造。

  五是普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继续办好全民健身季、全民健身运动会系列赛事活动;继续推广厦门市村居篮球赛等社区精品赛事,努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向基层、向农村拓展;积极支持各机关、各区、企事业单位办群众性赛事,充分调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性。

  六是持续培养青少年儿童体育健身习惯。继续强化短跑、长跑、游泳、跳远、跳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常规个人项目的教学。通过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因地制宜开展棒球、击剑、定向越野等特色体育教学。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阮敦梁

  联 系 人:卓云纾

  联系电话:0592-5114853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1份),市政府督查室(1份)。

  厦门市体育局

  2024年4月1日

  厦门市体育局办公室

  2024年4月1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办公室:0592-5121239值班室:0592-5127451传真:0592-5121234

主办单位:厦门市体育局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地址:厦门市体育路2号

建议分辨率1024X768,IE8.0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效果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27号 闽ICP备06004296-27号 网站标识码:3502000045Copyright @ 2014 厦门市体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