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34-31-01-2024-021 主题分类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答复
发布机构 文 号 厦体函〔2024〕21号
生成日期 2024-05-22
标 题: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1094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1094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1094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6-13 17:59
字号: 分享:

厦门市社科联:

  《厦门激发体育消费活力的建议》(第20241094号)收悉,由我局会同市工信局、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体育消费市场呈现出从单一产品消费向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转变的趋势。

  自2020年获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相关工作。厦门市作为国际性旅游城市,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全市有A级旅游景区23个。202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940万人次,2023年春节期间厦门游客数量、旅游消费、酒店入住率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2022年,厦门市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65.36亿元,人均体育消费为3115.21元,占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1%,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较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近年来,全市上下一心,攻坚克难,拼搏创新,克服新冠疫情影响,积极推进创建工作,工作成效显著。您关于促进全市体育消费的建议,对于促进我市体育消费具有指导意义。

  二、措施与成效

  (一)品牌引导,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

  充分发挥厦门消费节平台作用,市区联动、政企互动,积极举办多主题融合的促销活动。举办体育节庆系列活动,构建沉浸式体育消费场景。我市每年举办国家级以上赛事超30项,群众性赛事活动超1000场,丰富的体育赛事为体育消费夯实了基础。连接举办三届厦门体育消费生活节,通过联动各区,整合体育企业、场馆和商圈,打造一系列新兴时尚体育运动项目、发放“惠民运动券”等措施,促进体育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第一届消费节投入财政资金225.8万元,参与商家857家,全网观看达35万人次,拉动429.36万元消费;第二届消费节参与体育企业超600家,惠民运动券核销率达99%;实施运动大打卡,以消费补贴、运动达人认证等方式提供福利,累计参与打卡活动11929人次。“动起来!体育局长带你去打卡”厦门站直播,观看人数达80多万人次,流媒体、融媒体营造了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发挥了体育健身消费的宣传和引导作用;第三届厦门体育消费生活节同期举办2022厦门运动时尚消费季,活动联动各区、统筹线上+线下两大阵地,政府投入超过3000万元消费补贴,串联多项运动时尚展示、趣味体育场景及各类促消费活动,有效激活体育消费潜力。

  今年初,市体育局配合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等部门制定了《厦门全城嗨购·2024消费节活动方案》,以“GO厦门·四季购”为主题,全年围绕汽车家电、餐饮美食、文旅消费、运动时尚、老字号、潮流嗨购(商圈百货)、夜间经济、便民生活、数字消费等领域,开展“新春嗨购消费季”“仲夏狂欢消费季”“金秋潮玩消费季”“福满暖冬消费季”4大季节性主题促消费活动,持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二)政策赋能,构建体育消费政策体系

  1.完善体育场地设施政策体系

  为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我局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包括《厦门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厦门市“十四五”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整体解决方案》《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实施意见》《厦门市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厦门市工业(仓储)用地自行改造管理办法》《厦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2021年厦门市青少年阳光体育竞赛活动计划》等。2022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群众身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工作方案》《厦门市体育公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厦门市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定《厦门市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补助管理办法》,为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2.打造培育消费新业态新热点政策体系

  围绕“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新热点”四大维度,我局与市商务局、市文旅局联合印发《2023年厦门市培育发展新型消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工作方案》,聚焦构建商业消费活力圈,从加强商旅文体融合、培育夜间经济生态圈、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等14个方面,具体部署壮大新型消费。此外,与集美区、火炬管委会联合制定《厦门市数字体育发展扶持办法(试行)》,鼓励以科技赋能多维度打造消费新体验,以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

  (二)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科技助力,提升体育生活新体验

  在“数字体育”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厦门先后推出可以通过App(应用程序)、小程序和官网跨平台通用的厦门“Ai运动”和“厦门i健身”智慧体育服务平台。平台覆盖全市近2000处各类健身场地设施,集运动场馆预定、赛事活动报名、体育培训报名、协会注册、信息推送、运动计步、查看附近学校体育设施的使用状态等功能为一体,成为引导市民运动健身的重要助手,有效提升体育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和便利化水平。截至目前,厦门全市共有79余万人在“厦门i健身”微信公众号注册。

  在运动元宇宙方面,积极探索元宇宙、北斗系统等创新应用与体育赛事结合。如,在2023年“思明体育时尚季”举办厦门运动元宇宙数字公路自行车赛(思明站),赛事依托中国系统公司“元宇宙+”智能化健身设备—元速电竞单车,通过元宇宙+体育构建运动狂飙、时尚未来感的“体育+消费”活动,让厦门市民真实体验“元宇宙+体育”融合成果,在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追求的同时,探索体育消费发展新路径。厦门(思明)城市越野赛为跟踪保障所有参赛选手动态,设置了北斗跟踪系统,可及时在电子屏幕了解跑者实时位置和北斗设备状态。当运动员身体不适,主动按压手上北斗手环报警器,将第一时间由专用频道通知救援队人员前往救援。

  2.聚焦消费动向,推动产品转型升级

  推动我市体育制造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品牌战略,推出一系列“国潮”元素产品,融合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时尚元素,满足市场对个性化、差异化产品需求,展现中国文化自信和魅力。例如安踏推出“星岳”、“星标”等系列产品,通过采用中国传统色彩、图案和符号,结合现代设计和创新技术,赢得了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的青睐。361°提出“我是东方未来”潮流美学,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鼓励企业针对女性市场需求,围绕女性消费者特有的运动习惯、生理结构和审美趋势展开战略布局,充分运用前沿科技,推出多元化的个性化定制方案,提供丰富多样的款式选择。例如康乐佳推出轻巧型动感单车、甩脂机、跑步机等;乐范推出小型肩颈按摩仪、智能瘦腰带、头部按摩仪等;安踏收购MAIA ACTIVE业务,拓展在女性运动服装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提高品牌形象和产品多样性。

  3.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

  2023年度,市工信局支持51家行业代表性企业参展第4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给予100万元财政补贴。参展企业在本届体博会上表现出色,共签署商业合作协议172项,协议总金额达4758万元。此外,整个展会周期内,我市体育制造企业累计达成交易额超过1.6亿元人民币。同期,筹办了“厦门市体育产业招商项目对接会”,为参展企业提供了一个高效产品展示和商务对接平台,旨在助力企业有效开拓市场。此外,支持厦门安踏有限公司参加2023年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给予了专项补助20万元,以支持其在国际供应链领域的布局与发展。组织近60家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代表团赴港参与由环球资源于2023年4月18日至21日所主办的春季品质生活及时尚产品展览会。本次参展规模显著,总面积接近1400平方米,充分展示了我市体育用品产业的创新成果与竞争优势。

  (三)融合发展,催生体育消费新业态

  1.体育+赛事。厦门体育赛事活动极大提高了群众体育锻炼热情,有效促进了消费增长。2023厦门马拉松赛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跑者参赛,经初步测算,赛事直接拉动消费2.78亿元,综合经济影响超7亿元。又如,2023年3月举办的CBA全明星赛,近3万张票价区间在180到1680元的门票开票仅两小时就全部售罄,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共吸引外地来厦观赛群众超1.2万人,为厦门交通、酒店、餐饮等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收入近7500万元;场馆周边售卖服装、纪念品、餐饮服务等创造消费超过100万元。赛事还开通了电视和网络同步全程直播,观众人数近5000万人,网络直播播放量约4236万次。再如,2023年9月举办的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厦门站有来自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的151名世界顶级运动员参与13个项目的角逐,创下4项年度世界最佳成绩;共出售2万余张门票,票房收入达400万元,创国际新高。

  2.体育+旅游。打造“蓝色”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以环岛路、环东海域滨海浪漫线、马銮湾为依托,沿线建设马拉松、铁人三项、自行车、轮滑等场地及配套设施,积极发展帆船、帆板、赛艇、皮划艇、摩托艇、冲浪、风筝板、沙滩排球和沙滩足球等休闲运动项目。打造“绿色”山地户外运动休闲产业带:以天竺山、莲花山、北辰山、香山、大帽山为干线,建设徒步、骑行、登山、越野等运动休闲基地。以奥体中心为核心,建成集体育健身、竞赛表演、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体育会展综合集群;鼓励同安、集美、海沧区健身器材企业产品升级和技术更新,打造世界一流的体育健身器材制造业集群;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加快规划建设体育总部经济载体,吸引国家级体育单项协会、知名企业在观音山和湖里高新区等地设立区域性总部,打造体育总部经济集群。发挥厦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两岸交流桥头堡的优势,打造全域、全季、全人群的体育旅游品牌,放大体育与旅游的叠加效应。2021年,厦门市成功举办第十七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和第七届中国(厦门)国际休闲旅游博览会,实现交易额近1亿元。

  3.体育+时尚。厦门国际时尚周以“运动时尚”为主题,为国内外体育品牌搭建交流平台,推出马术、帆船、高尔夫、定向越野、电竞等时尚体育项目,传递时尚运动新理念,引发体育消费新热点。时尚周期间,举办“WEPADEL”板式网球双城赛总决赛冠军争夺战,吸引众多年轻人参加,丰富了厦门运动休闲文化。经过几年积淀,“思明体育时尚季”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在长达4个月的活动期间,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海岛风情的体育消费产品,带动厦门市域外人员食宿行游购娱等线下消费约1.62亿元。

  4.体育+会展。发挥厦门市作为会展名城的优势,充分盘活东部会展新城与奥体中心场馆设施,加大体育赛事与体育产业主题展览结合力度,搭建供需对接平台,释放体育投资、消费潜力。2021年先后举办了“福建省首届路跑产业博览会”、“全国单项体育协会赛事推介会”、“体育产业投融资展”等重大展会,吸引了众多体育用品制造商、贸易商、赛事品牌方、运营单位及消费者参展。全国单项体育协会赛事推介会参与的全国单项体育协会26家,全国各地的体育行政部门和赛事运营机构300余家,发布各类赛事133个,计划举办的赛事超过700场,涉及赛事推广资金近10亿元,拓宽了体育赛事市场推广渠道。第4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于2023年5月在厦门举办,展览面积近15万平方米,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体育行业综合性展览品牌;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和数据流,引领拉动体育消费、体育产业。在2023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厦门市数字体育产业园揭牌,并分别与万达体育、北京众辉体育、中国健美协会等就智慧体育产业公司、厦门市数字体育产业园、2023—2027全国健身锦标赛暨世界健身锦标赛选拔赛等7个招商项目进行了签约,金额近5亿元,开启厦门体育产业发展新篇章,极大地助力了“国际体育名城”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一)存在的问题

  健康意识提升与体育消费人群不足之间存在矛盾。活跃的运动人群是体育消费人群的基础。新冠疫情之后,市民的健身意识提升,但是由运动意向转化为运动习惯尚需宣传教育和引导扶持,付费观赛习惯尚未养成,体育观赛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挖掘,各类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尚待激活,体育协会造血功能有待增强,群众性赛事活动普及需要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以形成体育消费人口储备的带动能力。

  体育消费需求增强与体育消费产品供给相对不足之间存在矛盾。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尚待补齐,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存在岛内岛外、新城老区之间不平衡的现象;体育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较低,尤其是观赏型偏低体育消费产品类型尚待开发;消费产品的科技含量需进一步提升,重大赛事的市场开发还不够充分;体育融合发展的推动力度不足,体育与健康、文旅、康养、教育等跨界整合需进一步加强。

  (二)下一步推动计划

  1.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开展体育产业政策补短板行动,推动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运营等相关政策,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积极性;为体医融合试点工作提供财政支持,并拓宽社会力量参与路径;提高市体育产业服务工作站的服务水平,扩宽知识产权、市场拓展服务范围,助力体育企业智能制造和服务转型升级。继续完善并发布《马拉松赛事运营组织规范》,规范并促进马拉松运动发展。

  2.充分挖掘体育消费潜力

  着力于需求,持续提升居民体育参与水平,激发大众体育消费需求。建立运动健康宣传教育平台,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充分利用融媒体优势和体育明星的带动作用,推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资讯,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发动群众积极锻炼,主动健康。

  3.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

  推动徒步、跳绳等协会及时换届,配合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清理台球协会、鹏程武术馆等12家体育类俱乐部、协会组织,引导设立飞盘、飞镖、手球、马术等项目协会。鼓励和支持体育社会组织构建有党建、有组织、有场地、有活动、有经费、有服务的发展新模式。通过体育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政府购买服务、评星评优等举措,帮助体育协会健康发展,积极承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

  4.进一步繁荣体育竞赛表演业

  一是持续办好厦门马拉松等自主品牌赛事,筹备办好2025年苏迪曼杯羽毛球赛,积极引进意大利巴克拉纳帆船赛,启动2027年亚洲田径锦标赛筹办工作;二是对接头部企业引进高水平电竞赛事,打造本地电竞IP;提升我市品牌赛事,提高区域赛事中心城市地位。三是继续举办体育促消费系列活动,配套举办“户外时尚运动生活节”等活动,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引进举办有影响力的体育类展会,打造运动时尚领域标杆展会。

  5.丰富体育+会展产品模式

  深化“产业+会展”战略,促进产业会展融合。积极支持本地会展机构策划举办路跑展、运动时尚展等体育类专业展会,探索更多种类的展会活动,如健康生活方式展、运动科技展等,以吸引更广泛的参展商和观众群体。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高质量的展会项目,提升会展业的整体水平。通过展会打造体育消费“新业态”,拓展数字体育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具有特色的体育消费产品和服务。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阮敦梁

  联 系 人:颜伊彤

  联系电话:0532-5121202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1份),市政府督查室(1份)。

  厦门市体育局

  2024年5月16日

  厦门市体育局办公室

  2024年5月22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办公室:0592-5121239值班室:0592-5127451传真:0592-5121234

主办单位:厦门市体育局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地址:厦门市体育路2号

建议分辨率1024X768,IE8.0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效果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27号 闽ICP备07070662号-3 网站标识码:3502000045Copyright @ 厦门市体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