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34-31-01-2024-024 主题分类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答复
发布机构 文 号 厦体函〔2024〕34号
生成日期 2024-06-25
标 题: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4087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4087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4087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7-03 10:49
字号: 分享:

释传建委员:

  《关于我市实施“社区(村)体育大篷车” 公益项目的建议》(第20244087号)由我单位会同教育局、农业农村局、数据管理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建设了一批群众身边健身运动场地设施,社区运动会、村居篮球赛等群众性赛事活动蓬勃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课程受到市民广泛欢迎,社区居民参与健身运动的氛围浓厚。您的提案对我们加强社区(村)体育工作很有借鉴意义,我局作为主办单位,教育局、农业农村局、数据管理局作为会办单位,高度重视您的提案,我局就如何推进“社区(村)体育大篷车”公益项目组织各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

  二、措施与成效

  (一)政策引领,科学指导全民健身体系

  为了实现“全民健康”和“全面健康”的目标,结合群众现实需求和民生实事工作,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厦门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厦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厦门市体育运动设施规划》(2022-2025年)《厦门市“十四五”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整体解决方案》《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群众身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工作方案》等政策,盘活闲置的土地和建筑资源,改造建设一批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多渠道、全方位地来增加全民健身场地供给,将优质体育资源下沉到基层、乡村。同时还通过发放奖励补贴,激励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社会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共同参与全民健身工作,推动健康厦门建设。

  (二)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使用,初步建成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让群众“举步可及”。目前,全市已累计开放160个校园,累计入场锻炼人数超640万人次,2024年计划新增开放23所;智慧健身房共建成42个,累计入场免费健身市民近61万人次;2022年以来累计新建改建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545处、总面积25.6万平方米,覆盖6区300多个行政社区、100多个行政村;2022年全市首个智慧体育公园海沧区马銮湾智慧体育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2024年还将按计划完成8个体育公园的建设,打通群众健身“最后一公里”。

  (三)突出数字赋能,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目前厦门市全民健身综合服务平台——“厦门i健身”已具备数字化体育场地(学校场地、智慧健身房、免费场馆、收费场馆)、健身地图、驿站服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管理功能,方便市民查询和预约健身场地,为88万用户提供场地课程预约、借用器材等服务。数据管理局也通过支持厦门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厦门新体育中心智慧场馆项目信息化建设,共同助力社区(村)体育发展。

  (四)落实经费保障,加大体彩公益金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投入比例

  2024年向各区下拨体彩公益金5000万元,用于推进群众身边的健身器材、场地设施建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体卫融合、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及宣传等工作,为开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提供经费保障。同时,抓住“一般补助和重点项目”的资金分配,根据基层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发挥体彩公益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保障国民体质监测和体卫融合工作,专门组建专家团队在大型图书馆、企事业单位、军营、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科学健身知识普及、体质监测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推进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常态化开展。2023年全市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4.5%,居全国前列。深化体卫融合试点,全市试点单位达17家,开展运动干预超万人次。

  (五)建强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体育社会组织服务体系

  在市体育总会、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三个基本协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建设,加强对体育类社会组织的扶持和指导,帮助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的主力军生力军作用。指导各区陆续成立区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鼓励各村居文体协管员、基层党员冠军先锋队,体育从业者、体育爱好者以及热心公益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加入协会。同时,教育局通过在厦高校开展社区(村)体育指导活动、组织体育专业人员进社区开展健康服务,引导高校利用优质体育资源充分挖掘合作单位,提高体育专业开展科学体育指导服务的能力,让专业的体育人才帮助社区(村)普及推广居民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

  (六)发挥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作用,让优质体育资源持续下沉

  大力发展群众身边的运动协会、体育俱乐部和健身团队,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贴近群众的体育赛事活动。连续8年整合打造的全民健身季,每年参与人数超百万人次。同时,鼓励引导企业及体育社会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公益办赛、合作办赛等方式,举办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促进体育赛事民间交流。厦鼓海峡横渡活动、海峡两岸青少年棒球交流赛、海峡两岸青少年网球公开赛等赛事活动均是由企业、社会组织举办的民间交流赛事,均取得了较好的反响。我局还积极推动厦门马拉松、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等大型赛事的举办,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的方式,拓宽体育赛事交流渠道,加强民间体育和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体育赛事资源共享。

  (七)通过竞赛杠杆,推动体育运动在社区、乡村普及和发展。

  我局协同农业农村局,通过开展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推动体育赛事活动进基层、进社区、进乡村,因地制宜以体育助力乡村建设。开展了社区运动会、村居篮球赛、健身气功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一批覆盖乡村、贴近群众的体育赛事活动。2023年举办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300多场,上百万人次参与。率先举办的首届厦门市社区运动会,覆盖全市100个社区,直接参与人数超万人。2023年厦门市村居篮球赛,线上线下观看人次超400万,让更多乡村人群享受全民健身版“村BA”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今年厦门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将继续践行“体育+乡村”的办赛理念,通过竞赛杠杆,把赛事活动延伸到乡村区域,今年的标杆赛三人篮球比赛将深入各区,举办六区交流赛。同时,为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我们积极发动全市领导干部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大力推广工间操,举办了市运会工间操比赛、市区机关三小球交流赛、“工体杯”系列赛事等职工体育赛事,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八)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为社区(村)提供优质服务

  目前已建设市、区、社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驿站共13个,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向社区、基层延伸。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队,以驿站为平台,累计开设公益课程67门4100余节,惠及全市38万人。在社区、基层搭建平台,提供场地,方便社会体育指导员就近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各区深入社区体育行业俱乐部、协会宣传引导,每年定期开展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为基层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活动储备人才。同时结合“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开展全市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通过培养、发展农村地区女性基层体育人才,进一步均衡区域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布,带动提升我市农村地区的人民健康水平,为社区(村)提供优质的科学体育指导服务,积极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三、今后推动计划

  近年来,我市社区体育运动设施、赛事活动、人才队伍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社区(村)体育工作,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组织建设,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广泛开展群众性赛事活动,加大体育文化宣传引导,努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向基层、向农村拓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我市全民健身工作上新台阶。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阮敦梁

  联 系 人:杨宇航

  联系电话:0592-5121371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1份),市政府督查室(1份)。

  厦门市体育局

   2024年6月24日

厦门市体育局办公室

  2024年6月25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办公室:0592-5121239值班室:0592-5127451传真:0592-5121234

主办单位:厦门市体育局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地址:厦门市体育路2号

建议分辨率1024X768,IE8.0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效果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27号 闽ICP备07070662号-3 网站标识码:3502000045Copyright @ 厦门市体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