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34-31-01-2024-027 主题分类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答复
发布机构 文 号 厦体函〔2024〕33号
生成日期 2024-06-25
标 题: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44009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44009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44009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7-03 11:05
字号: 分享:

杨筱娟委员:

  《关于完善厦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机制促进全民健身的建议》(第20244009号)由我单位会同厦门市教育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健身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尤其是在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出后,社会体育指导员已经成为推动全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力量。提案从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完善体育设施场地等方面,为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机制的完善、发展提出了全面、客观、可行的建议,对我局开展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措施和成效

  (一)强化组织引导,多途径打造指导队伍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规定,我局积极鼓励符合特许条件的高等体育专业学历人员、在职体育老师、教练员、优秀运动员等直接申请社会体育指导员,鼓励符合要求的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依托各级组织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一是激活协会。鼓励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开展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开展志愿服务指导和科学健身宣传等活动,让协会切实履职尽责,为科学健身志愿服务提供组织保障。在市级协会示范带动下,六个区均已成立区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二是培育志愿服务队。创新成立厦门市首支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队,总服务时长超6000小时。2023年志愿服务队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活力体育组织”。在市级志愿服务队的带动下,思明、湖里、海沧、翔安均成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队,总人数近200人。三是创设服务驿站。建设全国首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驿站(即厦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驿站市级总站),开设公益课,全市各区共建成13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驿站,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二)树立先进典型,健全管理服务机制

  一是通过多种方法增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荣誉感、使命感。以表彰鼓干劲。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全市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优秀志愿者及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并召开表彰大会。截至目前,共有200人次及32个单位受到表彰奖励。以大赛促提升。在每年举办的全民健身运动会中,以赛中赛形式,创新设置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大赛,为获得名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颁发奖杯证书。以付出评星级。志愿服务队在厦门市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志愿云”上注册登记,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可以获得相应服务时长,根据时长累计情况,评定星级志愿者,享有相应权益。二是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方式,努力让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向社区、学校延伸。深入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网格化建设,在全市75个社区搭建平台,提供场地,方便社会体育指导员就近开展科学健身指导;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开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且很多在校体育老师本身就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带动服务团队壮大,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同时结合“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开展全市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通过培养、发展农村地区女性基层体育人才,进一步均衡区域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布,带动提升我市农村地区的人民健康水平。

  (三)整合各方资源,加大体育场地设施供给

  一是大力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不断完善制度机制,逐步形成系统性开放经验,既提高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又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健身需求。目前全市开放学校达160所,2024年计划新增开放23所。累计入场锻炼超640万人次。二是稳步推进智慧健身房建设和运营工作。做好全市已开放智慧健身房的系统运维和监督检查。“十四五”期间还将进一步投建智慧健身房,以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目前,全市已建成42家智慧健身房,累计入场免费健身市民超61万人次。三是推进群众身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工作。印发《群众身边健身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指导意见》,指导各区充分利用金角银边,做好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建设工作。已累计新改建545处、总面积25.6万平方米。今年还将计划新增20处。在场地建立“一个管理单位、一个管理人员、一个社会体育指导员、一个市民场长、一个活动公告栏”的管理制度,鼓励市民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协助管理场地,开展健身活动。             

  同时,社会体育指导员还是我们开展“体卫融合”工作的主要执行力量,在智慧健身房、近邻运动场等健身场所,带领慢病患者执行运动干预处方,达到少吃药甚至不吃药控制慢病的效果。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建设,加强技能培训,规范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在厦高校资源,组织市区两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授课;深入推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严格按照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规范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登记管理,加强指导并规范各区驿站建设,拓展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站点覆盖面,常态化开展公益课程和科学健身指导活动;抓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鼓励各区各单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打造具有亮点特色的近邻运动场,进一步提高“十五分钟”健身圈覆盖率;加强场地设施属地管理单位的监督指导,指定专人负责,配合维保单位定期开展维护保养,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场地指导过程中,及时将损坏的设备器材情况反馈给责任单位,确保市民健身安全有序。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阮敦梁

  联 系 人:何  伟

  联系电话:0592-5339330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1份),市政府督查室(1份)。        

  厦门市体育局

  2024年6月24日

  厦门市体育局办公室

  2024年6月25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办公室:0592-5121239值班室:0592-5127451传真:0592-5121234

主办单位:厦门市体育局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地址:厦门市体育路2号

建议分辨率1024X768,IE8.0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效果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27号 闽ICP备07070662号-3 网站标识码:3502000045Copyright @ 厦门市体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