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134-31-01-2025-004 | 主题分类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答复 |
发布机构 | 文 号 | 厦体函〔2025〕7号 | |
生成日期 | 2025-03-03 | ||
标 题: |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87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
内容概述: |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87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市教育局:
《关于开展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管理立法的建议》(第008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积极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体育、教育等部门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工作模式,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培育“场地共建共享”典型,在全国率先面向市民免费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形成系统性开放经验。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厦门i健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服务管理平台)开放的学校共183所,累计进校健身人数超921万人次,我市学校场地开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措施与成效
我市自2018年率先开始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共享工作以来,始终注重顶层设计,突出系统性和规范性,科学合理使用体彩资金,切实做到“五个有”,较好地保障了学校场地开放工作的有序推进:
一是有政策。2019年、2022年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的通知》(厦府〔2019〕3号)、《厦门市体育局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运营管理制度的通知》(厦体〔2022〕29号)明确了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主体、开放条件、建设标准、安全措施。2023年12月出台《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的通知》(厦府〔2023〕244号),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开放工作的工作原则、工作目标、职责分工、经费保障等,形成了由教育局牵头,财政、体育、工信、公安、各区多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工作格局。
二是有规划。自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开展以来,全面摸排全市300多所中小学校,梳理出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成熟一个、开放一个”,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稳步有序推进开放。从2018年首批试点开放14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到目前已累计开放183所。
三是有平台。自主开发设计“厦门i健身”平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服务管理平台)和学校开放闸机监控设施系统,依托智慧化平台建设,整合公共安全、社会信用等资源,预约入校同步审核身份等源头信息,确保开放安全。截至目前,“厦门i健身”注册市民超107万,通过平台预约进校健身市民群众超921万人次,有效破解了“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
四是有经费。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用经费(含体彩公益金)用于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2019年-2021年期间对新增开放学校每所补助10万元,不足部分由各区财政支出;2023年12月,市政府出台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经费保障标准;2024年争取省级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补助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
五是有保险。将购买保险作为市民进入校园的必备条件,引入7家保险公司入驻平台系统,市民预约入校锻炼时通过平台购买10元意外伤害险可以保障一年。同时,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购买公众责任险,强化保险托底,有效解决了学校的责任焦虑,拓宽了市民健身受伤的救济渠道。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经研究,目前厦门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工作已有较好的制度保障和较完善的工作机制。下一步,我局将继续配合市教育局做好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把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纳入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做好“厦门i健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服务管理平台)的管理和提升工作,进一步优化提升系统功能、探索更加优化便利的保险方案和预约机制,为市民进校锻炼提供更全面的保险保障和便捷的预约体验。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阮敦梁
联 系 人:郑晓琦
联系电话:0592-5121332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1份),市政府督查室(1份)。
厦门市体育局
2025年2月28日
厦门市体育局办公室
2025年3月3日印发
办公室:0592-5121239值班室:0592-5127451传真:0592-5121234
主办单位:厦门市体育局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地址:厦门市体育路2号
建议分辨率1024X768,IE8.0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效果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27号 闽ICP备07070662号-3 网站标识码:3502000045Copyright @ 厦门市体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