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34-31-01-2025-033 主题分类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答复
发布机构 文 号 厦体函〔2025〕48号
生成日期 2025-07-08
标 题: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088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088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088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24 19:09
字号: 分享:

刘义平委员:

  您的《厦门市体育健身休闲运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第20254088号)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体育健身休闲运动产业迅速发展。提案中对我市体育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发展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对于促进我市体育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局高度重视该提案办理工作,局领导带领业务处室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将提案中的有关建议积极结合到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举措,推进我市体育健身休闲运动高质量发展。

  二、措施与成效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运营新模式

  2023年,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包含6万座体育场、1.8万座综合性体育馆、5000座游泳跳水馆、12万㎡配套商业,建筑面积达66万平方米,可承接田径、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大型赛事。同时,利用土地“金角银边”,挖掘社区“边角料”、废弃厂房等健身空间,陆续建成了多处便民健身场地,进一步打造“15分钟”健身圈,还建设一批老年人专属的运动场地。截止2024年12月,厦门已建成体育场地17009个,人均体育场地3.43平方米,近邻运动场671处,全市8个体育公园、46家智慧健身房。积极探索场馆运营新模式,推进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嘉庚体育馆、海沧体育中心等国有场馆市场化运营模式,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创新多元盈利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激发体育产业及周边消费活力。

  (二)扩大全民健身供给,健全设施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网格化+智能监测”管理体系,指导第三方建立体育设施巡查制度,提高体育设施管理、维护水平,提升公共体设施使用效益。二是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目前全市415所公办中小学符合开放条件的有243所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社会免费开放,实现学校应开尽开。其中有183所学校可通过“厦门i健身”线上预约,群众可通过购买有关保险预约入校,服务平台注册市民人数超百万,累计入场锻炼人次近1000万。三是自主开发设计“厦门i健身”平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服务管理平台)和学校开放闸机监控设施系统,依托智慧化平台建设,整合公共安全、社会信用等资源,预约入校同步审核身份等源头信息,确保开放安全,有效破解了“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四是出台《厦门市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管理办法》《厦门市体育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导则(试行)》,并启动修订了《厦门经济特区体育设施建设与保护规定(修订草案)》,让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有法可依。

  (三)引进国内外高端体育赛事,打造国际体育名城

  每年举办超40场国内外高水平赛事。自主培育的厦门马拉松赛已成功举办23届,是国内除上海马拉松之外仅有的世界田联白金标全程马拉松赛事,先后荣获世界田联“全球特别贡献奖”“可持续发展代表性赛事”殊荣,成为国内路跑赛事的重要标杆,2025年赛事创造综合效益超29.34亿元。引进各项国际国内顶级赛事,CBA全明星周末连续两年在厦门举办;世界田联钻石联赛落户厦门十年,厦门成为和巴黎、伦敦等世界体育名城一道,共同举办该赛事的13个城市之一,2025钻石联赛厦门站创造经济效益近4亿元;2026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1月份中国队主场赛现场观赛人数超4.5万人,创福建省单场体育比赛观赛人数最高纪录。成功申办2025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2027亚洲田径锦标赛等国际A类赛事。此外还培育引进了涵盖了铁人三项、山地越野、沙滩排球、拳击、健美健身、帆船赛等各类项目的国际级、全国级体育赛事,做到了月月有大赛。

  (四)发展体育赛事经济,深化体育消费工作

  我局积极贯彻落实总局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的部署,认真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结合大型体育赛事同步策划促消费活动,发挥品牌赛事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出台了促消费措施《厦门市体育局关于促进体育消费释放体育活力的若干措施》,在抢占运动时尚新赛道、培育体育消费新场景、拓展办赛模式新思路、打造健身休闲新空间等四方面提出具体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投资体育热情,吸引更多高端赛事落户厦门,策划开展“马拉松欢乐购”、厦门体育消费生活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大众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您的意见和建议,重点从以下方面推动工作开展:

  (一)推动体育场馆设施投融资建设市场化

  会同片区指挥部、各区积极推动全市体育领域基建项目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采用PPP新机制、发行地方政府性专项债以及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同时引入市场主体运营,在体育主体功能不变的情况下提升项目的综合价值。跟进思明区何厝D147体育馆项目、集美体育中心、翔安区棒球运动中心和安踏体育公园等场馆项目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保障性场馆设施服务。

  (二)打造区域赛事中心

  继续提升优化厦门马拉松赛等自有品牌赛事,加强与友城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不断提升赛事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持续扩大赛事影响力。积极引进高端品牌赛事,打造国际品牌赛事、自主品牌赛事、体育职业赛事、特色品牌赛事、全民健身系列品牌赛事的赛事体系,继续凸显区域赛事中心城市地位。同时,结合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配套规划建设汇集体育健身、竞赛表演、文化娱乐、商贸展览、购物餐饮、旅游休闲的综合体,促进体育消费,引导体育产业集聚发展。

  (三)扶持培育赛事运营主体

  坚持市场化为主,政府扶持为辅,优化资源配置、健全考核制度、压实主体责任,提高本土赛事运营主体造血能力和赛事运营能力。设置综合效益考核奖励,积极吸引在厦门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优质运营主体落户,推动形成赛事运营主体多元、自主、健康发展,形成赛事策划、招引、组织一条龙生态链。

  (四)“体育+”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

  深入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游”活动,结合赛事设计并落地一批覆盖全市特色旅游项目、非遗项目的文体旅休闲旅游线路;依托厦门马拉松赛等大型体育品牌赛事活动,打造以赛事为核心、以展会为平台、以复合型消费场景营造为目标的“体育+会展”新模式,实现赛事经济与文旅、会展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五)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

  持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围绕公园绿地、街边空地、桥下空间、道路周边、边角地块等城市空间,新改建一批近邻运动场。继续创新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会系列赛事、村居篮球赛、近邻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赛事。加强体彩公益金绩效管理,围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领域,侧重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体彩公益金的使用效益;切实用好体彩公益金,加强对公共健身器材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六)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

  协助教育部门做好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把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纳入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做好“厦门i健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服务管理平台)的管理和提升工作,进一步优化提升系统功能、探索更加优化便利的保险方案和预约机制,为市民进校锻炼提供更全面的保险保障和便捷的预约体验。

  领导署名:阮敦梁

  联 系 人:曾文幼

  联系电话:0592-5121277 

  (此件主动公开)      

  厦门市体育局

  2025年7月7日

  厦门市体育局办公室

  2025年7月8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办公室:0592-5121239值班室:0592-5127451传真:0592-5121234

主办单位:厦门市体育局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地址:厦门市体育路2号

建议分辨率1024X768,IE8.0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效果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27号 闽ICP备07070662号-3 网站标识码:3502000045Copyright @ 厦门市体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