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134-31-01-2025-029 | 主题分类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答复 |
发布机构 | 文 号 | 厦体函〔2025〕44号 | |
生成日期 | 2025-07-08 | ||
标 题: |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13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
内容概述: |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13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农工党厦门市委:
《以加速推进“体卫融合”为抓手 实现健康生活与健康产业发展互促共进》(第20254131号)收悉。由我单位会同财政局、医保局、卫健委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农工党厦门市委高度重视我市体卫融合工作,多次组织专题调研,为我市体卫融合工作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进一步提升了我市体卫融合工作。此次接钧委关于《以加速推进“体卫融合”为抓手 实现健康生活与健康产业发展互促共进》提案材料后,我局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专题研究,积极联系会办单位共同推动落实。该提案材料指出建立协作机制、将运动处方纳入医保和人才培养等问题,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现就我市体卫融合工作情况及政协提案建议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二、措施与成效
(一)健全组织架构
目前已探索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合力推进体卫融合工作。以我局及市卫健委为主导,联合出台相关服务指南,指导协调各区文旅局、卫健局做好“体卫融合示范社区”试点建设,协调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参与试点项目,并指导其制定居民集中运动干预方案;以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地,设置专用场地,挂牌运动门诊,选派医护人员参加运动处方师培训班;以社区居委会为辅助,协助卫生服务中心及体育部门宣传体卫融合政策,发动辖区内居民积极参与体卫融合试点项目,并提供场地支持等。
(二)关于“惠厦保”医疗保险支持办法
“惠厦保”是一款医疗费用补偿型的商业医疗保险,保险责任紧密衔接基本医保,覆盖医保范围内门诊自付费用、医保责任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医保范围外住院自费费用等七大板块。运动处方诊疗服务相关费用已纳入医保范围内门诊自付费用保障责任。
(三)加强人才培养
自2022年开始,面向全市各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及相关医疗机构,每年联合举办厦门市运动处方师及运动建议处方培训班,共有347人次参加培训,并先后选派10余名体育及医务人员参加省级层面运动处方师培训。目前,我市共有75名体育专家及医护人员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认证的运动处方师,常态化开展体卫融合的相关人员约200多人。此外在厦门市运动处方师工作站举行每月一次的运动处方相关的培训、指导、交流,参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社会康复机构30多家,参与人次200多人。
(四)成立市体卫融合专家指导委员会
市卫健委在前期广泛调研基础上,经征求相关医疗卫生健康单位和体育部门的意见,遴选相关医学专家及体育运动专业人员成立厦门市体卫融合专家指导委员会,明确其相关职责,推动体卫融合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印发《厦门市体卫融合专家指导委员会管理办法》,明确专家指导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管理规范,全面推动厦门市全民健身。
(五)探索智慧化技术支撑
我市已经建成了社区智能运动健康中心3个和智能健身舱60余个,为超过10万人提供了个性化运动处方及运动建议服务,累计制定运动处方、运动建议、训练计划超15万份。AI虚拟教练累计提供了健身指导服务超250万人次。探索AI+体卫融合,赋能智慧运动社区建设。
厦门市物联网健康平台对接智能健康设备(如血压计、血糖仪、手环等),持续监测患者血压、血糖等生理信号,建立长期监测数据库,为个人和群体制定健康预案。平台帮助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生理参数波动,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底,平台已绑定设备3992台,完成体征异常检测 448873次,干预指导 256143次。
(六)设置专项资金
市财政局一是支持我局、市卫健委牵头推动的体医融合示范社区试点项目,经费列入我局年度工作预算。二是支持智慧化平台建设,支持我局建设并推广的运动促进健康智慧化服务平台“厦门i健身”,安排平台运维经费,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发展。三是支持科普宣传,将健康宣教纳入家签服务包,在每年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市财政按家庭医生签约数量每人每年补助30元)个性化服务包中,设立体育健身指导部分,内容包括日常健身建议、慢病健身建议和老年人健身建议等。在年度签约、入户和电话随访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中积极开展健康宣教。
(七)广泛科普宣传
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体卫融合的成功案例、专家解读等内容,深入挖掘并广泛宣传体卫融合在预防疾病、提升体质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公众对运动促进健康理念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利用我局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科学健身大讲堂等群众基础扎实的线下服务,提升体卫融合、科学健身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市民对其认可度。
市卫健委通过多渠道宣传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提升全民运动健康意识。利用公园、运动馆、小区宣传栏、公共交通媒体、微信公众号、官方视频号等平台,开展广泛宣传,并借助 APP 网红健身达人进行科学健身指导,引领“科学健身有效健身、全民健身”新潮流。
(八)建设医体康养基础设施
厦门市已建成4个国家级、2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现省级以上示范区全覆盖,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依托示范区平台,全市累计建设健康步道32条、健康主题公园17个,有效激发群众健身热情。
(九)开设体重管理门诊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续开设体重管理门诊,由中医师、运动处方师等组成专业团队,提供全方位评估与指导。借助体测设备,对患者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进行评估。采用多种中医传统疗法,融合医学评估+生活方式分析,依据患者的病种、身体状况、运动基础等因素,为患者量身打造“饮食+运动+行为干预”综合处方。部分卫生服务中心运用人体成分分析仪等设备监测变化,建立定期复诊与随访机制,动态调整方案,确保持续进步。
目前我市体卫融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体卫融合工作仍存在运动处方师人力不足、试点单位数量不足等问题。试点建设、人才培养等还需进一步加快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入推进站点建设
在实现集美区体卫融合站点全覆盖的基础上,2025年实现在湖里区、海沧区和翔安区体卫融合站点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市卫健委将进一步拓展家庭医生服务内涵,将体卫融合纳入家庭医生服务项目,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运动处方师纳入家庭医生慢病管理队伍。对积极开展体卫融合工作、成效显著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市卫健委将体卫融合开展情况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激励考核创新性管理项目予以激励,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设市、区运动促进健康中心
在已有厦门市体卫融合专家委员会基础上,成立市级体卫融合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及区级分中心。在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开设市运动促进健康中心,邀请专业能力较强的运动处方师坐诊,组织体卫融合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实操培训,提高实操能力,落实带动全市体卫融合工作。
(三)完善收费制度
根据2022年国家医保局对于天津市医保局《关于新增“医学运动处方及指导”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复函》中明确,“医学运动处方及指导”是医生根据治疗需要开具相应的处方,属于门诊诊查应尽事项,处方行为本身不再额外设立价格项目。
经与医保局沟通了解,按照国家医保局的指导意见,运动医学指导服务属于“普通门诊诊查费”项目中的一部分服务内容,医疗机构提供的相关服务可按照普通门诊诊查费收取。下一步,按照国家和省医保局的统一部署,我市将梳理现行项目,对接全国医疗服务立项指南,逐步实现全国医疗服务项目的统一。
(四)完善智慧化技术支撑
探索建立AI赋能的、覆盖“测—评—导—练—管”全流程的运动健康服务闭环,实现个性化运动处方的自动生成和管理,以数智体育设备的研发为核心,将运动处方串联至健身设备,形成“AI健身教练”等应用成果,让体卫融合服务更智能、更科学、更可及。
领导署名:阮敦梁
联 系 人:舒黎明
联系电话:0592-8129533
(此件主动公开)
厦门市体育局
2025年7月7日
厦门市体育局办公室
2025年7月8日印发
办公室:0592-5121239值班室:0592-5127451传真:0592-5121234
主办单位:厦门市体育局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地址:厦门市体育路2号
建议分辨率1024X768,IE8.0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效果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27号 闽ICP备07070662号-3 网站标识码:3502000045Copyright @ 厦门市体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