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134-31-01-2025-030 | 主题分类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答复 |
发布机构 | 文 号 | 厦体函〔2025〕45号 | |
生成日期 | 2025-07-08 | ||
标 题: |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3033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
内容概述: |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3033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九三学社界别活动小组:
贵单位《发展体育赛事经济 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第20253033号)提案由我局会同市财政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您的建议从打造两岸特色品牌赛事、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两岸民俗体育交流、加强两岸体育产业交流合作、鼓励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等方面,为提升我市促进两岸交流,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助力两岸经贸融合发展提出了全面客观的建议,对我局开展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我局作为主办单位,接到您的建议后高度重视,立即会同市财政局对建议中提出的问题深入研究,认真梳理我局在相关工作中的措施和成效,提出今后推动计划。
二、措施与成效
(一)成立厦门两岸体育交流服务工作站
2025年3月,厦门市两岸体育交流服务工作站正式成立,深化两岸体育领域常态化交流合作,建立两岸融合发展机制,带动包括人员往来、赛事交流、项目合作、教育培训等更多领域、多方位的融合发展。同期成立“两岸体育融合专业委员会”,为两岸体育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进一步加强闽台两地在体育领域的对接联络。
(二)创新体育交流形式,深化体育公共服务融合
为了台湾同胞在厦能够更好的享受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智慧健身房、公益课报名等公共体育服务,积极更新软硬件设施,目前厦门i健身平台各项服务模块中,台湾居民使用台湾往来大陆通行证、台湾居民居住证均可注册厦门i健身,并享受同等待遇的公共体育服务,让在厦台胞就近便利锻炼健身。目前共有2674名台湾同胞注册“厦门i健身”。
(三)充分利用对台优势,搭建两岸体育交流平台
近年来,我局发挥厦门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积极举办多个体育项目的两岸交流赛,将有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两岸品牌赛事活动顺利举办。探索建立两岸常态化赛事交流机制,做到以赛促融,为两岸融合交流搭建平台。近年来先后举办山海杯足球邀请赛、海峡两岸(厦门)汽摩超级联赛、“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厦金海峡横渡活动、海峡两岸体育嘉年华开幕式暨海峡两岸青少年棒球交流赛、海峡杯“筑春”女子高尔夫公开赛等数十场两岸交流赛事。2024年还举办“厦门马拉松杯”青少年公益体育研学活动。邀请台湾地区青少年与鹭岛学子一起走进厦门,感受厦门的经济发展,全面体验闽南的文化与风土人情,增强孩子们对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的文化认同。
(四)创建闽台棒垒球区域发展中心,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按照省体育局部署要求,我市积极建设市级棒垒球区域发展中心,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印发了《厦门市闽台棒垒球区域发展中心工作方案》《厦门市棒垒球运动发展规划(2025-2035)》,为我市棒垒球项目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进一步明确棒垒球项目发展方向。目前全市现有标准棒球场1片(大嶝中学),练习场1片(厦门大学),小型棒球场4片(厦门工学院、九溪高级中学、寨上小学、翔安区启航学校),并积极推进高水平棒球场建设,建成后将作为市队、省队及国家队训练基地,开展高水平棒球赛事,同时鼓励各学校及俱乐部引进台湾高水平教练来厦任教,提升我市棒垒球运动竞技水平,进一步加强两岸体育交流。
(五)助力闽台联合组队,推动两岸竞技体育融合发展
2024年经国家体育总局、中棒协批准,以厦门大学棒球队为主要班底,吸收优秀台湾棒球运动员的全国首创闽台联合队—福建海鲨棒球队正式成立。以闽台联合班底参加中国棒球联赛,在目前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所有体育项目、所有省份中尚属首例。组队仅一年,福建海鲨棒球队便实现了从全国第9名到冠军的跨越式发展。2025年6月福建省体育局、厦门市体育局和厦门大学举行省三方合作共建省队签约仪式,充分发挥厦门大学“双一流”高校优势,为棒球运动员提供优质学训保障与广阔发展平台,吸引更多台湾及各省高水平运动员来厦学习训练,全面提升我市棒球运动竞技水平,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创新体教融合模式,为持续创新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六)推动成立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2024年7月湖里区成立融体台青文体创业就业基地,聚拢标杆两岸体育人才,孵化优秀两岸体育项目,发展两岸融合生态,打造两岸体育产业新路。目前已入驻20余名台湾青年,从事篮球、游泳、剑道和网球等项目。
2024年12月推动成立海峡两岸数字体育青年孵化基地,项目整体业态充分融合了新兴数字体育产业和传统商业,创新组合数字体育+传统体育+电竞潮玩+二次元,设置数字体育竞演空间、创客交流空间,凝聚数字体育产业链中更多的特色项目和优质企业,吸引两岸数字体育初创企业入驻。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您的意见和建议,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打造两岸精品赛事活动,以赛事带动两岸交流
充分发挥体育桥梁作用,常态化组织两岸运动员联合训练、赛事及文化参访活动。重点打造2025年闽港澳台“同心杯”篮球邀请赛、迎新春海峡两岸冬泳活动、海峡两岸青少年棒球交流赛等赛事。指导各区办好两岸赛事,如思明区的厦金海峡横渡活动,集美区“嘉庚杯”两岸龙舟赛、湖里区山海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翔安区海峡两岸(厦门)汽摩超级联赛、海沧区“沃兰迪杯”海峡两岸(厦门海沧)大众田径挑战赛等各级各类品牌赛事,进一步挖掘两岸女子赛事潜力,以赛事促进文旅、餐饮、交通等行业融合发展。继续办好“厦门马拉松杯”公益研学等活动,推动体育文化与闽南民俗、研学旅游深度融合,以赛促融,打造两岸体育交流新典范。
(二)畅通人才交流渠道,以人才带动两岸交往
充分发挥厦门对台区位优势,加强与中华台北棒球协会等机构合作共建,探索与台湾县市区建立棒垒球友好城市关系。同时推动全市更多的中小幼与台湾地区中小幼开展校际协作,鼓励各级学校积极引进台湾地区优秀运动员及教练员,扩大与台湾地区青少年交流,开展“体育+教育”合作,让交流朝着多元化的目标迈进。
(三)开发“体育+”模式,以产业带动两岸融合
依托海峡两岸数字体育青年孵化基地、融体台青文体创业就业基地、数字体育产业园等体育产业平台,吸引、培育一批规模以上数字体育企业。引导传统体育制造企业向体育服务业领域转型升级,与台胞台企合作,围绕产业链前后端环节创新经营模式,积极向设备整合集成、应用场景定制、场馆运营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等服务型模式转变。支持体育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大数据、AI模型、人工智能等手段搭建全民健身服务新场景,鼓励两岸企业积极探索“体育+旅游”“体育+健康”模式,不断提升体育消费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阮敦梁
联 系 人:李 婧
联系电话:5148126
(此件主动公开)
厦门市体育局
2025年7月7日
厦门市体育局办公室
2025年7月8日印发
办公室:0592-5121239值班室:0592-5127451传真:0592-5121234
主办单位:厦门市体育局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地址:厦门市体育路2号
建议分辨率1024X768,IE8.0以上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效果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27号 闽ICP备07070662号-3 网站标识码:3502000045Copyright @ 厦门市体育局 版权所有